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湖北,是全國脫貧攻堅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創造了中國減貧奇跡的荊楚篇章!
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舉全省之力,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底,全省58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 |
今天的湖北,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實現了荊楚大地的“千年之變”。
▶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展現楚人精神
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奇跡——
成功抗擊了新冠肺炎疫情,戰勝了2020年大洪水,在全面小康的整體畫卷中,湖北人民充分展現了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楚人精神。
這是一場感天動地的大戰——
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簽訂軍令狀。2萬多個工作隊駐村入組,掛圖作戰,不勝不休。湖北在全國率先對精準識別進行審計全覆蓋,全省96個縣市區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回顧這些年,湖北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舉全省之力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一個個病因被找出,一條條脫貧之策開始實施。
武陵山中的恩施州,圍繞一紅一綠發展富硒茶產業,實施旅游扶貧。秦巴山區的鄖陽區,建起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單體項目,“香菇小鎮”拔地而起。大別山麓的麻城市,實施“一縣一品”“一鎮一品”“一業一品”,聚焦“花經濟”。幕阜山里,啟動綠色產業帶建設,圍繞6大綠色產業,建成項目33個……
從省領導到村干部,從企業家到愛心人士,上下一心,四方匯聚,層層抓落實,黨的主張凝聚起戰勝貧困的強大共識。
全省37個貧困縣形成54個主導產業,建立4.3萬個農業合作社,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316萬貧困戶被緊緊嵌在產業鏈上實現脫貧。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296元,增加到2019年的8149元,年均增幅25.4%。
一步跨千年,“農民”變“市民”。如今,88.23萬搬遷群眾住進新居,“憂居”變“優居”,“苦業”變“樂業”。截至去年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0%配套有帶貧企業,33萬搬遷戶中,每戶當中有勞動能力者至少有1人在外打工或就近就地就業。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成為新時代湖北最強音
對湖北的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
2018年4月28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2020年5月24日,在參加全國兩會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決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防止因疫致貧或返貧!薄俺浞旨ぐl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奮力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成為新時代湖北最強音。
從邊遠山區到革命老區,從神農之頂到長江之濱,扶貧政策的甘霖雨露灑遍荊山楚水,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被相繼攻克。
數百萬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機會,貧困人口全部落實985“三重醫療保障”,全省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
2020年,面對世紀疫情、嚴重水災帶來的“加試題”,全省上下統籌打好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圓滿完成剩余5.8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底線不破、后墻不倒。
2021年以來,我省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守底線”“上層次”,以扎實的工作成效,在國家組織的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獲得“好”的等次,在國家實施的銜接資金績效評價考核中也獲得“A”等次的好成績。
▶脫貧只是第一步,好日子還在后頭
去年5月底,由省扶貧辦更名的省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隨后,全省4.26萬余名干部迅速進駐村組一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始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有的干部剛拔掉“針頭”就回到村頭;有的干部夫妻二人“同上陣”;有的帶上孩子,雇上保姆,“舉家”扎根脫貧一線;有的干部在父母彌留之際,沒能盡兒女最后一份孝道;有的干部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
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如今,大地變了模樣,山村煥發生機。脫貧攻堅成果更加鞏固,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已徐徐鋪展。
“十三五”末,湖北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到2020年,湖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306元,是2000年2313元的七倍多,是2010年2.56倍。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全省實現村衛生室、村醫全覆蓋。
今年初,經全國防返貧監測系統統計:2021年湖北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835.37元,較上一年強勁增長32.81%,大大快于我省農民收入增長水平,也高于全國脫貧人口收入增長水平。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闭驹谛律钚聤^斗的起點,5700萬荊楚兒女激情昂揚,闊步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編輯:裴春梅】